一:从文人到武将都散发香气
明代陈洪绶在其《斜倚熏笼图》中写道。妇人拥被懒懒地斜倚在用细细的竹篾条编制成的熏笼之上,笼下香炉既香且暖,这是古代上层社会生活习俗的写照。

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从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还是文人武将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

1.思君之思,解君之忧。
而在先秦时人们佩戴香囊已很流行,对未成年时还有用香要求。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为什么见长辈要佩戴香囊?避免身上有异味,冒犯长辈。可见,古人用香并非仅仅为了好闻,而是上升到了文明礼貌的高度。古今同理,在如今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


古人对香的迷恋可不仅仅之寄托于小小的香囊之上。“轻寒夜省衣,金斗熨沉香。”这句诗描绘的就是在夜深时,见衣服细细铺平,在香斗中放入香料,等待加热,然后慢慢熨烫。在古时,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熏香方法,款款玉步,行走间轻香抚鼻。
衣服熏香其实是古人对生活的一种尊重,大臣面君时都会口含鸡舌香(类似于现代口香糖的作用)衣服熏香,当要举行重大仪式时,也会焚香沐浴。香,是一种生活情趣上的仪式感。品香、斗香、做香、课香,香大有文章可做,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为衣服熏香这件事,大概是不会有人愿意为此大费周折了,对香的仪式感大抵是匆匆出门前,喷于腕间耳后的那一抹香水吧。所以比起现代喷一下就完事。古人要做形象管理,步步留香还真有点不容易。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商机讯 » Jasbaby茉莉宝贝:让千年仪式感回归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