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解读摄影家张晓君

撰写: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静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大片黄褐色的板块,它代表着一种高度。有人说,它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地方。

这,就是大西北!

大西北——一方雄浑苍凉的热土。雪山戈壁,圣湖林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勾画出永恒的风景。过祁连,翻天山,走进喜马拉雅那片冰天雪地,每一阵风都叫人心颤;穿戈壁、涉瀚海、站在青海湖畔,从鹰的叫声里你能听见高原的心跳。顺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踩着落叶走过金色的胡杨林,你仿佛看到蒙古包上那缕缕炊烟正书写着草原辽阔的诗行……

对于钟情于西部摄影的张晓君,一切如是。

吾有大悟山水间。在摄影家的眼里,触发生命真谛的不是明媚的风景,而是风景背后的遐思。只有人们看到了摄影背后源源不断的回忆,遐思才徐徐展开。

回忆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事物:荒凉而又妩媚的西部,我爱它们的羞涩和含蓄。我用整个身心,抚摸她完整的血脉和皮肤。在回忆中,人开始变得恬静和美好,人开始彻底融入自然超凡脱俗的境界。拉康认为:“我”这一指称或者所谓自我,只是一种幻象,它是无意识的产物。在摄影家面对镜头所能容纳的景致时,“我”是抽象的。而且,在与自然山川的不断磨合中,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亲切的呼唤,“我”越来越恬淡,越来越模糊,最后与摄影家所摄取的风景融为一体。就在那摁响快门的一刻,这一切,就全部完成了。这种生命与艺术的瞬间淬火,提升了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在不断的行走中,张晓君与西部越来越接近,不是地理上的接近,而是心灵上的契合。她用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力,在西部大地上寻找那些能够流传、留存的记忆。发现和抵达,都是智慧和心血的凝结。

穿梭西部大地,张晓君像诗人一样,从一丝风里,寻找轻柔;从一团火里,寻找刚烈;从一声虫鸣鸟语中,寻找陌生心灵的跳动;从一顾一盼的眉目中,寻找人性的崇高。他(她)的心,他(她)的神经和西部的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他(她)的照相机就像灵魂的手指,弹奏着西部的山山水水。他(她)的目光与情感,总能在那山水的背景上,推涌生命的浪花。相比现实世界的光与影,张晓君的西部,一方面渗透了个人的独特审美;另一方面,也包容了琐碎生活和日常经验,基本上是西部人的流血流汗的西部。

张晓君总是无法停顿他(她)那探索的步伐,总是纵情于山水,总是与内心中的希冀相伴,因而,她的世界也是不断地处于发现和寻找的状态。自然的锤炼,山水的修饰,使她的作品有了一种西部风光固有的品质,这种品质使观赏者一旦碰触,就能迅速进入真实而又虚幻的西部天地。摄影家和观赏者的共鸣,也附着于画面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共同构成艺术的进行时,这样的过程永远不会完成,也永远不会消弭。

一切影响人的心灵的、美好和永久的事物,都有着天生的不能泯灭的力量,优秀的摄影作品就是这种力量的集合。在张晓君的摄影实践中,她一直在积蓄这种力量,从细小的一点一滴,把自己所有的孤独、寂寞,像石头一样踩过;把西部旅程中的一次次风霜、雨雪、劳顿,化作滋润创作灵感的激情,久而久之,她与那些山水是那样的熟稔,如同走进了自己的家园。

张晓君常说,摄影需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一幅好的作品包含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光影意义上的艺术,还应该有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交流和交汇,说透了,就是一种爱。爱,是检验一个摄影家艺术功底的试金石。在张晓君看来,个人对自然山川的理解就是摄影的本身,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只有形,何谓形?形只是作品本身表象化的东西。形之外,还有摄影作品所表达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是那种充满创造力的真实,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内心回忆,使那些山水,成为与人站在一起的完全平等的生灵。

就像游牧者对于草原,她总是有一种特殊的认知,她把草原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大山,都看作是有呼吸的,和自己一样,也有缠绕不断的烦恼。因此,在漫长的重复的生活中,他们总能品咂出新鲜的诗意。这也许就是摄影家需要培养的大地情怀。摄影家张晓君说过,胸中自发浩荡之思,镜头才生奇逸之趣。这趣,是大趣,是生命之趣,是西部的真趣。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商机讯 » 大地之子——解读摄影家张晓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