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破局:如何挖掘潜在需求,构建品类认知?| 潜云x慕思T11+ 战略大单品策略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优质睡眠已然成为奢侈品。

作为中国健康睡眠领域的领军企业,慕思秉承“让人们睡得更好”的企业使命,不断研究并提供创新的健康睡眠体验。截至目前,慕思已在全球14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700家线下睡眠体验馆。

2024年年末,潜云品牌咨询与慕思达成战略合作,感谢慕思的信任与肯定。此次合作中,潜云品牌咨询为慕思T11+智能床提供了全面的品牌和市场策略支持,包括【战略大单品策略/大单品语言体系/大单品视觉体系/产品摄影/产品TVC】等一系列服务。

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在慕思T11+上线后,逐渐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在智能床领域逐渐树立领先地位。

1.jpg

同时,本次为慕思打造的线上设计已同步应用于线下场景,从屏幕到空间,通过统一的视觉语言与品牌内核,实现全渠道体验的一致性构建更完整的品牌价值感知。

2.1.png
2.2.png

今天这一期,我们想和大家分享潜云是如何通过深入洞察智能床市场趋势、消费者睡眠需求,提炼慕思T11+产品的核心价值,建立AI智能床新品类认知的。

一、看清市场趋势,明确核心问题

从市场现状来看,目前,中国智能床的渗透率仅为0.2%,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睡眠质量的关注持续增长,智能床作为改善睡眠体验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要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还是得进行深入调研。

3.jpg

要真正理解市场,不能只看数据,更要走进现场。

4.jpg

通过在线下门店亲身体验产品,并与消费者、导购直接沟通后,我们发现,大多消费者在进店时,对智能床也是处于一个【懵】的状态,他们的认知仍停留相对早期的“软床”还是“硬床”的阶段,面对“智能”二字,往往一脸茫然——什么是智能床?它和电动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要贵这么多?

5.jpg

所以说,慕思面临的并非纯竞争问题,而是【建立智能床认知】的心智困境。

二、明确品类区隔,建立初步认知

首先来解决消费者【懵】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调研发现,多数消费者在床垫换代时,普通床、电动床、智能床3个品类之间的区隔感知较弱,消费者难以区分这三者之间的核心差异。

但实际上智能床与其他床的本质区别在于【智能算法】。

6.jpg

而慕思智能床的核心科技在于:强大的“潮汐算法”,通过算法达到让床适应人,彻底革新传统的睡眠方式,让用户从能睡到好睡。

7.jpg

对智能床有初步认知之后,回到开篇提到的【建立智能床认知】的心智困境解决方案。

潜云认为,建立新品类认知主要有四步:

· Step 1 洞察:通过洞察发现用户未被满足的痛点,找到认知突破口;

· Step 2 定义:用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定义产品,让用户秒懂其核心价值;

· Step 3 表达: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体验,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产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听懂概念;

· Step 4 占位: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持续的价值输出,使品牌成为该品类的代名词,实现“品牌=品类”的认知。

8.jpg

三、洞察用户需求,定义产品USP

Step 1 – 洞察:真正的洞察,是看见“未被说出的需求”

再先进的技术,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再出色的产品,也必须从用户真实生活场景出发,真正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问题,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因此,在项目初期,我们没有急于研究T11+的技术参数,而是将目光投向用户本身:用户到底在为什么而睡不好?他们真正渴望的“好睡眠”是什么?

9.jpg

通过线上调研与线下走访,我们发现:一方面,现代人的睡眠质量普遍堪忧——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打鼾干扰、伴侣翻身影响睡眠等问题屡见不鲜;

10.jpg

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优质睡眠”的需求正持续攀升,愿意为改善睡眠投入更多关注与预算。

11.jpg

福特创始人亨利 · 福特曾经说过:如果我问顾客要什么,他们会说“更快的马”,真正的洞察是:用户要的不是马,而是更快抵达目的地的方式。

12.jpg

这其实是商业创新的本质:用户表达的往往是表象,而真正的洞察,是要穿透表层诉求,看见背后未被满足的本质需求。

在慕思T11+的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不断追问:当消费者说“我想要一张舒服的床,睡个好觉”,他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

通过深入的用户访谈与行为观察,我们发现——

“舒服”从来不只是身体感受,而是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法。

消费者真正面临的,是这些潜在的睡眠问题:

13.jpg

他们嘴上说“要一张舒服的床”,实则是在寻求睡眠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Step 2 – 定义:用生活化语言解构技术,用一句话讲清楚这是什么

当用户的需求从“舒服”升级为“解决方案”,产品的角色就必须从“被动承载”转向“主动服务”。

前文说到,慕思T11+智能床的核心科技在于强大的“潮汐算法2.0”,通过算法达到让床适应人,彻底革新传统的睡眠方式,让用户从能睡到好睡。

12.png

也就是说它不仅只是一张床,而是一个会感知、会思考、会进化的“睡眠伙伴”。

然而,再强大的技术,如果不能被用户理解、信任并产生共鸣,也无法转化为市场优势。

如何将“潮汐算法2.0”这样高度专业化的技术语言,转化为消费者听得懂、感受得到、愿意为之买单的生活价值?

答案是:不讲技术参数,讲生活体验;不谈算法逻辑,谈睡眠质量。用最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核心优势。

14.jpg

因此,潜云结合消费者潜在痛点与慕思的核心优势,提炼了产品口号:

| 换张聪明的床,从今晚开始睡个好觉。

15.jpg

这不仅是对产品功能的提炼,也是对用户深层需求的回应:你不需要懂技术,你只需要知道,这张床,真的会让你睡个好觉。

四、从洞察到共鸣,说人话,造场景

Step 3.1 – 文案表达:从“产品语言”到“用户语言”,让科技说人话

在消费者调研中,潜云品牌发现了一个关键点:有睡眠困扰的消费者会主动尝试改善睡眠环境、更换寝具,但在选购智能床时“主观的舒适度”仍然是TA们决策的关键。这意味着产品的技术优势,必须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体验价值。

潜云一直认为,文案要讲大白话,所以在文案阐述上我们首先明确的就是避免专业术语和行业黑话,用直白通俗的语言传播科技卖点,降低用户理解成本。

我们常说,好产品会主动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基于慕思智能科学、自主进化的产品功能属性&用户主动适应、聪明省心的心理需求,提炼出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关键词:会。

16.jpg

一个“会”字,能让无法感知的技术功能有温度、有主动性,也让“智能”从单纯的功能描述升华为与用户的情感共鸣。

其次,正如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作者)所说:消费者很少能清楚地表达他们真正的需求,品牌必须通过观察行为、分析场景、挖掘动机去发现。

17.jpg

因此,用户语言的提炼,从来不是听他们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渴望什么。

关键在于通过洞察用户行为与使用场景,挖掘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动机,转化为一句句贴近生活的真实表达。

18.jpg

② 从“复杂技术”到“可视化场景”:让科技有价值

Step 3.2 – 视觉表达:从“复杂技术”到“可视化场景”,让科技有价值

在视觉风格上,我们围绕“慕思智能算法可视化”这一核心目标,构建了兼具科技感与自然生命力的视觉体系。

在视觉表现上,聚焦于“智能科技”和“潮汐起伏”两个关键词,采用现代科技与未来感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将产品置于画面中心位置,清晰展示细节,让用户更直观的理解产品卖点与利益点,力求通过清晰的产品解构,弥补无法实际感受的用户体验。

19.jpg

同时构建科技与自然交织的场景,通过现代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以“潮汐”为意象,将算法的动态调节过程类比为海洋的涨落——无声、持续、顺应节律,体现潮汐算法2.0的强大功能。这样的视觉表达,既强化了“聪明的床”的理性认知,也唤起了“安心入睡”的感性信任。

20.jpg

当科技真正变得可感知、可理解,它就不再是冰冷的功能,而成为温暖的生活解决方案。

21.jpg

Step 3.3 – 动态表达:从“抽象技术”到“具象体验”,让体验被感知

以生活化文案+动态形象化表达,进一步展示算法原理与用户体验。

22.png

总结:从“卖产品”到“心智占位”,让品牌被记住

我们很高兴,与慕思共创T11+AI智能床系列年销售额突破1.3亿元的佳绩。

在本次合作中,潜云通过语言“人话化”、视觉“情感化”、场景“日常化”,将“潮汐算法2.0”这一技术内核,成功转化为消费者可理解、可共情、可信赖的生活价值。

在消费者心中初步建立“买智能床=买慕思”、“慕思AI智能床=更智能更舒适的睡眠体验”的品类新认知。

慕思T11+的成功也印证了一个公式:洞察=人性+常识+目标用户+品牌基因。

新品类入局,只有深入洞察市场的真实现状、用户的未言之需、产品的技术本质,才能找到那个“非我不可”的价值支点,实现从“一个产品”到“一类代表”的新认知,在用户心中完成【品类=品牌】的绑定。

23.png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商机讯 » 从0到1破局:如何挖掘潜在需求,构建品类认知?| 潜云x慕思T11+ 战略大单品策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