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栋:数字货币将导致货币消亡及货币会计同源的思考

摘要:货币与组织权力之间始终是热恋关系,信用和组织权力成为货币的重要标志,政治、军事和科技的霸权为货币主导权提供保障。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广泛流通和强制使用为交易提供了便捷。货币发行当局发行的货币,由货币发行当局记录为负债项是不当的,应记录在权益项下。货币发行单位的发行面值与发行成本之差,本质上是货币发行当局所收的铸币税,但是本质上我国并不存在具有可用性的“铸币税”。货币起源于数字,是信息,是价值记录,同源于会计,消亡于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将被赋予无限的力量。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体现的是一种信任关系,信任的基础是国家信用良好。如果国家信用崩溃,会导致货币崩盘,产生急速的不可控的通货膨胀,币不如纸,进而挫伤国家信用。货币把抽象性的虚拟数字与现实具有价值的物,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比如,苏美尔人最初用黏土筹码记录交易后来在黏土板上刻录楔形文字进行交易记录。此外,中国的贝壳,英国的木棍,印度的牛以及普适性较高的奴隶、盐、石盘、铁、铜、香烟、金和银等均曾充当过货币。从起源上看,货币具有双重性: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则相应地有所失。对立统一。善恶两面,对立统一,令人喜爱,也使人憎恶。在人群中产生了财富的初步差异,又促生了财富再分配的必要。这就是货币阴阳辩证的二分法则。有的人因为没有钱,吃不上饭饿死了,有的人是因为没有钱,未及时救治病死了;也有拿钱捐款,帮助穷人解决温饱的,更有拿钱捐款,对病人实施救助的。钱的善恶两面,泾渭分明。

全面正确的认识货币,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正确地认识货币和使用货币,以促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我发现并提出关于货币功能及核算的三个常识性的错误:

第一,人们误认为,货币是以方便交易为主旨而自发产生的。事实上货币从来不是自发产生的,自发产生这一观点是来自西方哲学奠基人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但缺乏坚实的考证基础。后来的经济学家及相关著作都自然而然地延续了这种说法。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第一点,货币的流通和运用须以信用为前提。举例说明,苏美尔人的黏土筹码及黏土板上楔形文字不能随意捏画,中国的贝壳不能随意捡用,英国的木棍也不能随意制作。这些均需要族群组织者、贵族、寺庙等推动,需按规则使用并接受监督,这要求人们具备基本的诚信。第二点,货币的使用是由某种强制制度带来的结果。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和罗马政府发行铸币,用于支付军饷,强制要求人民用铸币纳税。货币与组织权力之间始终热恋关系,信用和组织权力成为货币的重要标志,政治、军事和科技的霸权为货币主导权提供保障。货币的强制使用和广泛流通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交易不够便捷的历史问题,为市场的扩张创造了润滑剂。

第二,货币发行当局发行的货币,由货币发行当局记录为负债。这种记录方法是一种常识性的错误。过去金本位条件下发行的货币,货币持有者可到央行兑付等值黄金,因而记录为央行的负债。信用货币是不需偿还的“负债”,其本质上并非真正的“负债”。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需要增发货币确保流通中有数量充足的现金,才能进一步确保财富的流通可以顺畅进行。简而言之,经济总量的增加导致市场对货币发行需求的增加。在货币发行的最初投放过程中,它不是凭空投放到市场,而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和收购黄金外汇等方式投放到市场。投入到市场的货币产生了放大效应,由流通中的现金M0,派生出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M3等等。M1、M2、M3更加体现了货币记录价值的本来功能,换言之,这些货币成为了账面上的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记录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是创造价值的数量体现。发行的货币在市场当中产生了流通的价值,发挥了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流通所形成对应的财富权益,其实质是权益增加,而不是负债的增加。因而货币发行业务,在权益项下记录为“货币发行基金”更为妥当,权益对应的资产方也十分清晰。因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应清晰体现“资产=负债+权益”,这将更为科学合理。

第三,关于铸币税,通常说货币发行单位的发行面值与发行成本之差,相当于货币发行当局收取了铸币税。但是笔者认为,其实我国的铸币税本质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税收,它在收取之后应当具有可用性。但是,对于货币当局发行的没有任何锚定的货币币种,所谓的“铸币税”从来没有任何可用的迹象和实践证据。而对于有锚定的以外汇为基础发行的货币应另行专题研究。既然不存在所谓的“铸币税”,货币发行当局发行货币的目的便是确保交易流通、支付结算和价值储存等。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对于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关系,贸易顺差的一方在世界经济运行中体现商品服务输出,核算上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表现为货币输出,记录在权益项下的货币发行基金相应会增加。被公认的、被使用的结算货币是信用度高的货币。从本源上讲,发行货币最大的优势在于经济领域资金的活动和流向具有宏观可控性,使本国国民财富的增量得到及时的记录与价值体现。部分研究认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是把产品换成了美国印的纸币(即美元),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如上所述,美国印钞的动机也是基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而产生的流通需求。随意放水会引致中央银行丧失信用,也进一步引致货币失去了贮藏价值。美国公民用于交易的美元也是因为其创造了价值交换而得来的,利用自己创造的价值换取我国的产品,本身并无不合理之处。但从宏观上看,过去二十年,我国取得过多的外汇储备,超过正常支付储备需求过多,这种国际收支失衡是客观存在的。从微观上看,我国的结售汇制度又增加了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造成房价和物价的抬升,使财富分化的现象更为突出。对此,本文认为对策应当是发展科技,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对外采购满足我国公民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的财富整体状况要用国家资产负债表来衡量。国家的总资产和总负债是由各非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行政事业部门以及对外部门合并而来的。在合并的过程中,会计合并的技术问题难以规避。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部门、居民部门、行政事业部门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负债。金融部门的部分负债又转化为央行的保证金存款和对企业、个人的贷款,人们做保险、证券投资都与相应的金融单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在合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应考虑剔除重复的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国民财富。

资本市场是重要的融资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直接融资的比重始终偏低,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位不清,信息传递和资产定价的效率偏低,难以发挥配置资源的本质作用,中小型投资者难以在股票价格波动率较高的市场实现盈利。未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应该关注投资侧结构失衡的问题,引入更多的专业性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来补充市场力量,合理化解散户的羊群效应和噪音交易,提高了资本市场在配置资源和实现财富再分配等方面的效率。

各种各样所谓的网络货币虚拟货币,虽有信用蕴含其中,且锚定了一定的价值物,通过市场和金钱推动也产生了交易价值,但是,因其脱离了组织权力的推动便不具备货币的本质特征,因而,均不是完整意义的货币。比如讲比特币,其价值锚定的是以算法为基础的挖矿,挖矿的成本包括设备投资、人力及电力消耗等。其锚定的价值对于改变人们的生活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它的生命力不会长久。但其使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作为记录核算、结算的手段,具有不可篡改性,其技术有先进性值得借鉴。其价格越炒越高的成因复杂,或与贩毒及暗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炒作的结果。换言之,因为个人投资者对虚拟货币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盲目参与,引致该市场存在较强的羊群效应。如果虚拟货币的正面价值被不加引导地盲目放大,同时其负面效应被舆论刻意隐瞒,那么虚拟货币的泡沫会不断被促生。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只是时间问题,这是金钱加上市场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央行即将推出数字货币,这将极大地提升货币的功能,使货币最本源的功能“记录核算”得以充分展示。通过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将记录功能进一步放大。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等都是派生出来的功能。现代科技的发展,区块链、量子技术的使用,使货币功能回到了原点–记录核算。资产数字化会导致交易更加便捷无障碍,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货币的功能回到了其本源的记录核算。那么,结果是大量的易货贸易、物物交换将会像远古时期一样大量出现,资产数字化将大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最终如果数字能够满足交易,便无需有形的货币了。货币起源于数字: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录牛羊等重要物品的交易情况,这是最本源的原始数字货币。货币的本源是数字,是信息,是记录。而这些显然是会计的基本特征。综合来讲,二者同源,货币即是会计。当数字可以全面履行货币功能而脱离对实物货币的依赖,将导致实物货币消亡。货币起于数字,同源于会计,消亡于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将被赋予无限的力量。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张成栋)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广告主,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商机讯 » 张成栋:数字货币将导致货币消亡及货币会计同源的思考

赞 (0)